色彩风格

【检苑书香】用历史的思维,寻找自己的答案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0-09-18      

中国。聆兹伊洛,问彼嵩高,总成沉默。

纵使年年,踏遍人间阡陌。

  书籍简介 

  《问彼嵩洛——中原仿古行记》 

  以一群出色的青年学者的嵩洛学术游为主线,串起中原大地的名胜古迹,以人文景观为主,非泛泛而谈的游记,而是真正挖掘名胜蕴含的历史意义。因是学术游,行程中多获当地考古所或相关高校院系支持,得以参观不对外开放但极珍贵的文物或考古现场,获取最新考古发现和一手材料。

  9篇文章或全面介绍考察过程,或就旅途中涉及之某一具体文物专门论述,或就中原地区的历史地理展开讨论,涵盖文学、历史、考古、美术等多个专业,展现出跨领域联合考察的独特价值,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、可读性。

   

  作者介绍 

  耿朔 

  考古博士,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,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,《国家宝藏》第一期国宝守护人。出生于皖南,现居住北京,曾在中东访学,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博士后。

  热爱背包旅行和人文写作,长期为多家媒体供稿,著有旅行随笔《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》。


  仇鹿鸣 

  1981年生于上海,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,2003年获得提前攻读硕士资格,2005年转入博士阶段学习,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。曾先后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中国史研究》、《文史》、《中华文史论丛》、《国学研究》、《唐研究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,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、士族政治、石刻文献等领域。


  经典节选 

  当我一一打开同游诸君发来的word文档,结尾处“写于武昌南湖心迪书房”“撰于沪上江湾”“落笔于成都锦江之畔”的简单句子如同股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——天各一方执笔,回首共忆同程,这便是古人歌咏的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吧。

  ——《编后记》 

  历史的现场如何抵达?在后现代的冲击挑战甚至瓦解了文本的坚固性后,走出书斋,重返现场,就能自然而然地与古人处于同一情境了吗?正如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,现代学者与游客对历史现场的再临,本身就是对往昔的介入与重构,夹杂着现实与历史。

  ——《考察何为》 

  读书与旅行,皆不可辜负。如果哪天在北京地铁上,我能看到某个上班族从包里掏出这本小书,愿意暂时屏蔽喧嚣,跟随书中的文字和图片飞赴中古的嵩洛,那便是我对本书出版后的大期待。

  ——《编后记》 

   

  掇检书评 

 

  嵩山之顶峻极峰、少林寺塔林、汉三阙、“中华第一塔”嵩岳寺塔、曾代表洛阳繁华与毁灭的永宁寺塔、汉魏故城考古工地、武则天所立升仙太子碑、巩义宋陵、龙门石窟……跟随者这些学者的脚步,我们经历嵩洛地区在东汉、魏晋、北朝、隋唐一代代繁华兴起,又随着一次次战火沦为废墟,直至最终黯然淡出了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。

  相比于传统历史著作,这种游记的形式无疑更为“亲民”,可较为轻松的让人掌握严谨的历史知识,同时本书中大量关于碑刻的内容,算是给这类“冷知识”做了一个不错的科普。如果你对中国中古历史感兴趣,或有兴趣来一次嵩洛历史游,本书将是你的最好选择。